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访谈 >

独家:乐界泰斗 笔耕不辍

2010-01-01 10:34
来源:未知
语音阅读

——访我国著名音乐辞书编纂家、律学家、翻译家、教育家缪天瑞


       缪天瑞,1908年生,浙江瑞安人。中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音乐学家。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天津音乐学院院长。1926年毕业于上海艺术师范大学。曾任福建音乐专科学校教授、教务主任,台湾省交响乐团副团长。建国后,历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天津市文化局副局长,天津音乐学院教授、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天津市第六、七届政协副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是第三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专长音乐理论,著有《律学》,主编《中国音乐词典》等。 

       缪天瑞是我国著名音乐辞书编纂家、律学家、翻译家、教育家,他登坛施教,翻译教材,编写曲例,编纂辞书,不仅是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律学基础理论的奠基人。

       20世纪是中国音乐文化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这一变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时期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在推进这一潮流的变革之中,涌现出一大批具有高度文化自觉性的文艺新星,缪天瑞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这位百岁老人曾主编多种音乐类期刊,不仅是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而且也是律学基础理论的奠基者。

       记:缪氏家族是瑞安知名的望族,多年以来族中出了不少名人,其中包括我国著名眼科专家缪天荣、台湾师范大学文学系教授缪天华和我国化工环保专家缪天成等等。可以说您的家势显赫,那么当初可以选择的道路也很多,您是如何走上音乐之路的?为什么选择音乐做为一生从事的事业?

       缪:1908年,我出生于莘塍南镇村的缪家老宅里。曾祖父缪鹿坪是当地有名的乡绅,老宅中堂的匾额、各堂前的对联都是亲戚、当时有名的书法家孙衣言、孙锵鸣所写。我的祖父思想开明、乐善好施,在当地筑桥修路、兴建水利,还在其表兄弟孙诒让的影响下,创办了聚星两等小学。他酷爱音乐,喜欢吹洞箫,大约五六岁时我喜欢站在祖父身边,听他吹箫。这对我的幼年有一定影响。
       我6岁入莘塍小学,遇到一位很好的音乐老师,学习唱歌、弹风琴,还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歌词表演给同学看。后来我还专门写了一篇《难忘的钟老师》,以纪念这位老师。12岁我进入瑞安中学读书。瑞安中学格外重视汉语、英语和数学等课程。当时,老师特别强调背课文,不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都要背,不管懂不懂,不懂也得背!英语的语法课,虽然书中没有中文,但我们还得背。此外,我在暑假里上的私塾也要背课文。后来背诵就成了一种习惯,我背乐谱非常得心应手。那时候打下的英语基础为我后来的翻译工作做足了准备:1929年,我21岁时翻译了美籍俄国钢琴家、教育家列文的《钢琴弹奏的基本法则》一书,那比前苏联翻译出版此书早了50年。瑞安中学对我的人生影响较大的就是音乐,当时每个星期有一二节课,那时音乐课还有唱歌,我很喜欢唱歌。
       我在瑞安曾经找过郑剑西先生学过京胡,他的教育方法很奇特,只给示范拉西皮、二黄一两次,接着就叫我们自己拉了。郑先生还曾经送给我一把京胡。
       1923年我考入上海艺术师范大学音乐科,从师吴梦飞、丰子恺学习音乐理论,1926年毕业。我从丰子恺先生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记得一次丰先生在课堂上说“拍子”,墙上挂了一只时钟,摆锤左右摇摆,发出“嘀哒、嘀哒”反复的声音,我们仔细聆听,“嘀哒”声有轻有重。于是丰先生就指出,嘀哒声的一轻一重(可能重声在后,也可能重声在前),这就是“二拍子”。把二拍子的第一拍加长,就变成三拍子,把两个二拍结合起来,就是四拍子。丰先生从生活说起,以实物表达无形的拍子,说得很新鲜,对我也有很大的启发。
 

       记:凡从事音乐理论研究的人,对缪天瑞先生的名字都很熟悉,在音乐界稍有学识的人,对缪先生也会有所耳闻。而从另一方面说,人们对缪先生又很陌生,很少抛头露面,又难得参与媒体关注的社会活动,从不会张扬自己,更多的时间您在忙些什么?音乐以外您还有哪些爱好?

       缪:我喜欢看文学类的书籍,比如一些外国名著,或者鲁迅先生的作品等等,现在年纪大了,精力少了,看的书也少了,更多的是看一些音乐院校的学报,院刊等等。

       记:律学是音响学音乐声学、数学与音乐学的交缘学科,涉及的范围很广,因此很多人并不了解律学,能简单为我们介绍一下您所理解的律学吗?您为编写《律学》做了哪些准备?在编写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缪:“律”就是构成音阶的每个音,它与音阶同是音乐构成的基础。律在音乐上这么重要,可是在今日的音乐理论中,它却是十分生疏,而且是最多被人误解的一门──在我国与外国,都是一样。这原因大约在于:直至现在为止,关于律的这门学问,还没有一部为一般音乐学习者而写的有系统的入门书。就是为此,我立意写这样的一本书。数年间,我随时收集这方面的材料,做局部的计算工作。但是,这本书应当用怎样的分类法,才能使初学者容易阅读与理解呢?这问题当时曾困惑了我,几乎使我中止了工作。其间,我偶然翻阅德国克累尔(Stephan Krehi )的音乐通论(日文译本)中讲到律的一章,看见他把律分做基本的三类,即五度相生律、纯律与平均律;这使我恍然,决定采用这种分类法,着手写成本书。一般讲述律的文字,常嫌其与实际音乐离开过远,使人如读数学一般,我写本书,竭力避免这缺点,时时讲到律的应用,使读者不致索然无味。又为使读者容易记忆与明了起见,对于某些重要音程的振动数比,故意再三再四地提到;对于若干计算式,不厌其详地列入演算的经过算式;对于有些事物,创用新的名词,如“如代大半音”、“古代小半音”、“曲调纯律”、“和声纯律”等。在“音程值计算法”一章,我详细说明音程值应用的原理;并将东西各国现行的各种音程值,作一概括的说明。各种音程值与振动数,均根据这本书的说理,重行算过;小数尾数容或与他书微有不同。音程值小数普通用到五位。五位以内舍去时,用四舍五入法;五位以下(六位起)径行舍去。振动数只用小数二位;小数三位用四舍五入法。在“律史”一章,我把古今中外关于这方面能够找到的重要材料,统统找来了,把它们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我相信这本书是关于律的全般学问的最浅显的书。读过它,以后在别处看到关于律的理论,就不致再发生困难了。讲到“律学”这书名。起初我定为“乐律研究”,这书名曾出现在我的一篇关于律的问答中;后来改为“律学”。这名称古人曾经用过,比如明代的《律学新说》。为简单明了起见,决定袭用古名。 
 

       记:音乐是人们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因此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比如说意识形态、哲学等等,那么音乐和这些来自其他方面的力量是怎样一种关系?

 音乐意识形态问题是音乐学中的一个较有哲学性、思想性和主体性的问题,音乐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是说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真正在推进文化、发展艺术的主体并非某一种集团和利益团体,也非抽象的民族国家,而是富于创造力的个人。正是无数这些有独立个性、富于天赋的个人才真正去推进了音乐及其一切艺术水准。只有营造一个允许他们生活的好环境,把意识形态的直接与间接渗透减到最低程度,才能使音乐艺术更加灿烂辉煌。作为一个音乐人,如果缺乏对思想史、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了解,缺少对人类充满关怀的人文精神,缺乏对除物质之外更深远的精神生活的追求,就很难创作出好的音乐。
 

       记:您觉得中国民族音乐要想走向世界,被更多民族和国家理解和接受,还需要哪些准备?您翻译过很多外国音乐理论著作,精通几国语言,您想过将中国音乐理论译介成外文,从而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吗?

       缪: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创作,现在我们的创作太少了,尤其是能达到国际水平的创作。目前国外研究我们民族音乐的人已经有一些了,重视中国的新的创作是什么样的动态,也有一些研究中国民族音乐的论文、著作出现。不过,就象最初介绍外国的音乐理论到中国有一样,要有个逐步接受的过程,所以怎么介绍中国的作品到国外去,是个比较艰难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

       记:2001年,您获得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可以说这是众望所归。金钟奖是中国音乐界惟一的综合性专家大奖,获得如此有分量的荣誉,能说说您内心的感受吗?

       缪:我觉得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贡献,不论是编写教材,撰写论文,还是培养学生,都是我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音乐教育者所应该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的本职工作,授予这样的荣誉给我的确有些受宠若惊,这也是国家对我的一种鼓励。
分享到:
名家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