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访谈 >

勇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重任

2012-01-01 16:36
来源:中国名家新闻网
语音阅读
——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葵


       中国名家新闻网(王冠冠)2010年初,东莞市人民政府启动”敬老月”活动,以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黎平觉得母亲虽然平凡,但老有所为,应该有资格参评。报名时黎平并没与母亲说起,只想借此来表达自己对母亲深深的敬爱与感激。

       回想往昔,小时候的胡葵因为家里穷没有上过学,至今她都十分羡慕读过书的人。不知不觉间,黎平发现母亲竟然能认得不少字,还喜欢看报。每天早上起床后,黎平习惯看一会电视新闻或浏览当天报纸,母亲通常已经比他早起坐在客厅拿着报纸在一字一句地阅读,遇到不认得的字就问儿子。好些时候,她今天问了明天遇到同一个字却又忘记了,但是她仍会反复地问,直到记得为止。母亲如此聪明好学,黎平不禁联想如果母亲出生在现在,她会是怎样的一位女性呢?
       2000年,黎平患了尿毒症。母亲心中十分忧虑,但在儿子面前却犹如往昔一般坚强与乐观,给予黎平强大的精神支持。当黎平全愈后,在母亲的鼓励下,分别在广州友好医院和东莞同济光华医院捐办了两个“爱心血透中心”,帮助了一大批经济困难的尿毒症患者。
       黎平的身体稳定后,带母亲到医院做了白内障切除手术。眼睛好使后,心灵手巧的母亲更是闲不住,重新迷上了小时候从她母亲那里学到的“百岁牌”和“百衲衣”的制作,城里和乡下的房屋都备有缝纫机,以便随时随地都用得上,有时一做就几个小时,她说做这些事很开心。胡葵老人常常将自己亲手制作的精美百岁牌送给她的孙子、重孙及友人,表达一个老人对小辈的美好祝愿和关爱。乡亲们都喜欢母亲做的手工艺活,觉得比外面买的那些好看,希望老人可以做一些出来卖。不过,胡葵老人不会做出来卖的,那是老人做给子孙的一点心意,不是用钱买得到的,看到子孙用自己做的背带,老人就高兴。
       如今衣食无忧的胡葵老人最放不下的就是手中的针线。有一次,儿子带她出去旅游几天,结果那几天没有做针线活,老人便感觉不舒服了,还经常惦记着哪些没有做好。现在,如果要出远门,老人都会带一些针线活在身上。她还不厌其烦地把手艺传授给儿媳及小孙女,希望后继有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胡葵老人因制作“百岁牌”的精巧手工艺而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近年来,地方电视、报纸等几大媒体都将她作为制作“百岁牌”的典型代表进行了多次报道宣传。想不到,制作“百岁牌”也能为东莞建设文化名城作贡献,老人更加乐此不疲了。现在,老人的孙媳妇正在向老人学习手艺。老人欣慰地说:“希望孩子们将来做的‘背带’比我做的更漂亮、更实用。
       当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后,胡葵老人的社会影响大了许多。大家都视其为楷模。在东莞婚礼博物馆开馆剪彩仪式上,胡葵老人应邀出席,并做开幕剪彩嘉宾。
       黎平有兄姐弟共六家,母亲喜欢跟他家居住。家中有保姆,可她总喜欢忙里忙外闲不住,保持着一个农村妇女的勤劳朴素本质。保姆尽量不想让老人帮忙,可老人自己总是主动做这做那。在乡下,老人也不跟黎平的兄弟住,一人住老屋。洗衣做饭、收拾房屋,样样亲力亲为。胡葵老人喜欢种果树,一般过上七八年就结果,还乐得还把果子分给左邻右舍。这种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心态一直伴随老人终生。在城里和乡下之间,老人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一般都不喜欢麻烦子孙接送,大包小包地自己扛着搭公交车。儿孙们拗不过她。如果老人觉得这样开心,也就只好随其心愿了。
       胡葵老人坚韧、豁达、宽容和乐观的可贵品性让她嬴得好人缘;更重要的是,老人总在不经意间用自己的点滴言行感染、影响着儿孙们的成长和为人处事,儿孙们以有她这样的长辈而自豪。在填写报名表时,黎平坚信,不管能否评为“快乐寿星”,自己的母亲永远都是一位快乐老人!
       同年12月初,黎平接到高埗镇社会服务办的干部打来的电话,被告知母亲被评上“快乐寿星”。此后,果然在12月6日的《东莞日报》见到了母亲入选“快乐寿星”的报道。母亲也从容接受了。
       古人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葵老人身上,我们看到的却是莫道夕阳晚,黄昏更迷人。老人对于传承精巧手工艺的耐心、信心、恒心深深地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个接触过她的人。她像微尘,在阳光照射下透射出纯粹的光芒;她又像钻石,珍贵而剔透。她怀着一颗贡献社会、造福子孙的热忱之心,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微薄却不可小视的力量。在老人身上,受着高等教育的当今青年人学到了比在学校学一学期的知识还丰富的人生体验;愿我们每一个人在年迈古稀之时,也都能拥有像胡葵老人一样热爱生活、老有所为的红心与激情!
分享到:
名家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