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特别报道 >

熊丙奇:营养改善计划“大手笔”如何落笔

2011-10-28 11:3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语音阅读
    农村学生的“小餐桌”,其实是一个“大系统”,需要政府部门加以系统考虑

    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展试点,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试点范围包括680个县(市)的约2600万在校生。

    国务院的这一决定表明,只要下定决心,农村学生的免费营养午餐问题并非不能得到解决。根据有关部门的测算,如果要全部解决2600万西部地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学生的午餐问题,总共需要投260亿——以250天,每天4块钱算,一个孩子一年是1000元。而由于此前在解决中西部农村1200万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的补助中,中央和地方政府每年已投入100亿元财政资金。因此,需要新增资金160亿。

    不少人士曾担心,这160亿很难由政府出资解决,而这次国务院会议明确表示,试点每年所需资金160多亿元,由中央财政负担(国务院决定每人每天补贴3元,同时将以前实行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小学生每天4元、初中生每天5元,总需要经费也为160亿)。

    这无疑是大手笔,解决了困扰农村学生营养午餐的资金问题。而其实,这也可视为国家将财政性教育投入提高到占GDP的4%的决心。

    这改变了以前解决教育问题某种程度上“只给政策,不给钱”的老思路。很多政策听上去很美,可是却由于没有资金保障,而悬在空中,包括推进义务教育均衡、解决进城务人员随迁子女的求学问题,都存在资金落实不到位,缺乏经费长效保障机制的问题。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加强中央财政对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力度,是最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推进公平,且有保障性的做法。法国中央财政承担了70%以上的义务教育经费,且把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直接划拨到教师的个人账户,日本中央财政负担了全部义务教育半数以上的经费,包括教师工资、学生补助和奖励、学校基本建设费、设备设施图书经费等,此外还承担了全部的教科书经费。我国中央财政近年来也加大了转移支付与统筹力度,包括中职助学金,中西部地区免除学杂费之后的贴补等。按照这一思路,今后由中央财政拨款,推进义务教育的公平的举措,会越来越多,由此,提高中央财政在义务教育经费中的比重,将改变过多依靠县乡财政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还只是每顿午餐的费用,不计建设食堂的投入。按照国务院会议精神,还将统筹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切实改善学生就餐条件。可以预见,围绕农村学校的营养午餐,各级政府将配套投入更多的资金。

    政府能接手农村学生的营养午餐,关注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但要把好事办好,要把新投入的钱用到实处,把三元钱变为孩子晚中热腾腾的饭菜,还必须建立透明的财务体系和学校管理制度,否则这块新增的投入,很有可能制造形象工程、滋生腐败和浪费。拿学校食堂的建设来说,应该因地制宜,不宜奢华,如果食堂建设得很豪华,可学生只能在其中吃廉价的午餐,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同时,在食堂建设的招标、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中,应该公开透明,不然,依照往常的教训,在基建中,有可能出现腐败。

    前不久,贵州一小学曝出学生食堂给学生吃烂菜的丑闻,这还是出现在学生自己交钱的情况下。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如果监管乏力,更有可能出现饭菜质量的问题。包括学校食堂建设等事宜,家长都应该有权参与监督,这是确保建设资金公开、合理使用的重要方面。

    总之,农村学生的“小餐桌”,其实是一个“大系统”,它不但涉及国家扩大教育公平的理念,关系到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还与中小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密切相关。在解决营养午餐问题时,需要政府部门对这些问题,加以系统考虑。
分享到: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