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特别报道 >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讨论活熊取胆汁应有共通的逻辑

2012-02-16 11:14
来源:东方网
语音阅读
    归真堂的IPO再次点燃了“活熊取胆汁”的争论。到底该不该保留活熊取胆汁,完全可以讨论,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应该得到尊重,特别是取消活熊取胆汁“可能危及病人生命”和“影响中医走向世界”等大问题,需要得到充分考虑。不过,为了让公共讨论产生建设性结果,讨论者必须有一个共通的逻辑,既能把道理讲透,也让别人听懂,不至于搞成“鸡同鸭讲”。

    2月14日,《东方早报》刊发文章《活熊取胆汁背后还有苦痛的病人》,文章称:“网络上流传的相片中的那种残酷方式早已淘汰,理论上在现在的无痛无管新技术下,熊平时可自由活动,取胆汁时并无太大痛苦,而是在大快朵颐”。本人习惯于道听途说,对流传的活熊取胆汁之不“熊道”坚信不疑,突然听说人类技术发明速度惊人,取胆汁对黑熊来说,其生理效应已经完全今非昔比,这些幸运儿是“在喝着蜂蜜牛奶”的当口,乘兴流点胆汁给人类,以报答养育之恩,因为据说“取胆汁正是它们生存的理由。如果拿掉这个目的,它们也不可能来到这个世界,更别说享受美味的蜂蜜和牛奶”。黑熊福利如此之好,令人宽慰,甚至向往。可为什么公众不知道黑熊今天的“幸福生活”,还以为它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公众因为不知情而以讹传讹,可以理解,那家因为舆论汹汹可能IPO失败的归真堂,为何不及时出来纠正公众的误解,以致让这位作者也愤愤然,“归真堂在面对公众的质疑和抵制的过程中做得也并不令人满意。既然已经有了无管无痛的取胆汁的新技术,可以使熊免受太大痛苦,那么为何不让媒体参观他们的养熊场,向公众展示这一切呢?”显然,其本人没有亲眼见过“无管无痛的取胆汁的新技术”,也不知道企业是否“一边宣传新技术,一边阳奉阴违”。不过这种情况要属实的话,那文章以活熊取胆汁已经无痛为立论依据,就站不住脚了。

    文章认为,“我国活熊取胆汁的熊都是人工繁殖的,取胆汁正是它们生存的理由”,对于有些人会认为黑熊“情愿不生,也不受这个罪”,作者的回答是“子非熊,焉知熊之苦乐?”这个设问挺促狭的,“你没有被活体抽取胆汁,怎么知道苦痛?就是你体验过苦痛,也只是人的苦痛,不是熊的苦痛。”可是作者必定知道,当年庄子曾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熊的苦痛?”但凡去过养熊场,目睹过取胆汁过程的人,都闻听到取胆汁过程中黑熊撕裂般的哀嚎,难道他们都误会了,这其实是黑熊大快朵颐时哼哼的小调?难道人与其他动物如此隔阂,竟然一点没有能力对动物的苦痛进行“移情”?按照这样的推理,被割掉“鱼翅”后沉至海底流着鲜血的鲨鱼,不是在挣扎着等待死亡,而是因为即将升入天堂而载歌载舞吗?在对动物苦痛如此麻木之下,要相信“无痛取胆汁”技术及其神奇效果,真不会有任何困难。

    作者说:“熊胆制品的药用价值极大,不仅在中医上用于清热、眼药,在现代医学中也用于治疗胆汁结石、反流性胃炎、胆源性胰腺炎、酒精性和脂肪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胆汁淤积性肝病,甚至还能帮助提高肝脏移植成活率。可以说,这就是救命药。”尽管许多人不知道熊胆能够治疗这么多病,但还可以问一句,这些病只有熊胆能治吗?全世界得这些病的人不计其数,有多少人使用了熊胆?有多少人好了?有多少人因为“误用”其他药而没有用熊胆,结果本来有救,也被“耽误”了?如果没有准确的临床数据,仅凭“这就是救命药”,能证明熊胆必不可少吗?不知道归真堂提交证监会的材料里有没有这样的论断。在社会压力之下,这个直接关系到IPO能否成功的“救命药”结论,唯利是图的企业不拿来用,却被八竿子打不着的财经研究人员公布了出来,公众到底相信谁好?

    文章提出,“世俗世界显然并未按众生平等的法则运行”,并列举了“可爱的小鸡变为肯德基的鸡翅、肥腻的小猪变为烤乳猪,甚至纯粹为了娱乐而斗牛、阉割宠物”,由此得出结论,“在这个世界中,当动物伦理和人类伦理相碰撞的时候,人类伦理必然优先”。人类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但确实还没达到“动物优先于人类”的高度,好像也没有达到的可能性。关键在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不体现在“人类优先于动物”的原则被推翻甚或被颠倒,而体现在人类从相对于动物的“无条件优先”,转变为“有条件优先”:人类将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快乐与动物苦痛的“性价比”,为了自身的利益,人类牺牲掉的动物利益,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到底何在?没有这样的转变,象牙贸易不会被禁止,“没有买卖,没有屠杀”,不会成为宣言,那位作者也不需要在“无痛取胆汁技术”和“救命药”的基础上,为活熊取胆汁辩护了。

    说到底,一个对社会进步敏感的人,不能因为人类无法绝对超越“人类优先于动物”之类的生物学原则,就对在具体场合中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向着平等的方向调整,抱有绝对的悲观,毕竟,人类对动物的文明程度是人类自身达到的文明程度的指示器,虽然只是其中之一。
分享到: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