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特别报道 >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血荒”能否倒逼献血制度改良?

2012-02-21 10:50
来源:东方网
语音阅读
    近期,全国各地接连出现“血荒”:昆明最严重的时候,血液中心库存不足2万毫升,只有应达库存的1/20;南京从去年12月开始,血站每天只给医院少量的急诊用血;而在湖南长沙,血液库存亮红灯,暂停全市A、O型择期手术。北京、武汉等地也程度不等地出现血荒。

    直观地看,大面积血荒的出现根本在于供不应求。问题是,供不应求只能用来解释血荒,却完全无助于解决血荒。真正让人产生希望的是另一组数据:据卫生部统计,目前,我国大陆人口献血率只有8.7%。,世界上丹麦最高为67%。,高收入国家为45.4%。,中等收入国家为10.1%。,我国香港地区30%。和澳门地区23%。,中国大陆离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0%。也有一定差距。由于中国人通常献血量为200毫升,只及西方人一半,按照专家说法,如果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平均标准,我国大陆献血人口大概只有0.5%,是全世界最低的30个国家和地区之一。

    剩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科学地设计体制机制,动员更多合格的献血者参与进来。但恰恰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现在的情形极不乐观:中国大陆今天不是没有献血的制度,而是这套制度很难产生人们预期的结果。

    中国大陆自1998年实施《献血法》,规定了公民无偿献血的性质,禁止“红金”买卖。可法律规定与生活现实相差很远,最根本的一点,是自愿原则并没有得到全面贯彻。最近,北京就因为要求“无偿献血挂钩高校师生评优、高校需专人负责献血工作”而备受争议。其实,各类单位都有“献血指标”,职工或公务员“自愿献血”之后,可以享受各种好处,从休假、补贴到评奖机会,有些单位特别是机关,为了“激励”献血,所支付的有形无形成本,大大超出以前“红金”价格,更不用说超出现在病人用血的成本。

    献血如果当真自愿,那最好交由公益组织来运行,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献血都归红十字会管理,并且完全按照非营利模式运作。但中国除了动员时仍然存在行政指标之外,血液管理工作由政府负责管理,各级血液中心、血站是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机构,用财政资金运作,红十字会只是“参与”,虽然提起献血,公众最容易想起的是红十字会。

    公民献血名义上是无偿的,病人用血在名义上也“按成本付费”,目前输血100毫升的成本价是220元。问题是从献血到输血全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却不透明,公众至今不知道其中哪些开支属于无偿,哪些属于有偿。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工作人员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血液从采集到使用这个过程到底需要多少费用,是不会公开的,因为会涉及到各个单位的商业秘密。”

    把上面三个层次综合起来,可以发现,从动员献血到组织管理到用血收费,每个层次都存在多种性质的混淆。在动员时,是自愿献血、行政化动员和物质刺激相互混淆;在运作方面,有献血的自愿性质、管理的行政属性和血站的事业单位性质相互混淆;在用血及其前后环节中,又有无偿的献血者、公益血站和商业机构等不同属性搅和在一起。

    在缺乏决策参与和管理参与的情况下,公众唯一有效的方式是用脚投票。从这一角度来看血荒、“供不应求”和献血者比例畸低,或许可以获得另一种解释和另一条解决思路。
分享到: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