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新民晚报:提升“中国制造”关键是硬实力

2009-12-04 08:46
来源:《新民晚报》
语音阅读
  未来6周的美国CNN等一些欧美国际主流媒体上,广告时段里将频频出现一则宣传“中国制造、世界合作”、提高中国产品全球认知度的30秒广告——这个由中国商务部会同4家行业协会共同委托制作投放的广告,正引起海外媒体与中国百姓的关注。有西方媒体把这一举动称作中国政府旨在提升“中国制造”形象的一场攻势。
  政府从国家利益出发,展开对本国产品的正面形象宣传,也是不少西方国家的策略。一些网站的调查表明,超过七成以上中国网民相信,通过这次广告,能够改善“中国制造”形象,让中国制造的正面形象更多地走进西方民众的视野。
  然而,广告的宣传从根本上说是建立在产品的质量上的,无论国内、国际都一样。
  对中国产品形象的打分,起决定因素的,还是企业、产品、质量等的“硬实力”。
  “中国制造”在海外的形象整体不高,大体说来,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方面,西方某些人士对中国偏见太深,存心“妖魔化”中国产品;一方面,是迅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实力,让某些国家政府与民众担心影响本国利益,于是动辄挥出“反倾销”的棒子。
  而另一个重要因素也毋庸讳言:某些“中国制造”,与低质、侵权、欠缺社会责任等也有关系。这种“自毁形象”的杀伤力,相当巨大。去年,北京奥运会成功地在世界面前树立了一个新的中国形象,但喜悦还未及充分咀嚼,一包劣质的三鹿奶粉,一家如此丧失道德的企业,一个行业“潜规则”,一夜间“中国制造”形象大损——在2008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全球十大新闻事件中,三鹿奶粉事件令国人无比汗颜地入选。而一次次矿难,一次次假药、假酒等食品安全事件,把那些中国优秀企业的努力,也部分地消减。
  西方媒体对中国的陌生,可以通过“中国制造”、中国国家形象的海外宣传战略——正如此次在CNN投放广告——很大程度上消除与缓解。
  “低价”的中国产品形象,处于制造业低端的“加工厂”现象,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可耻,它需要有一个用“8亿件衬衫”换“一架空客”的阶段——今天已经成为“高质量、高可靠性同时也是高价格”代名词的“德国制造”,在19世纪末期时,也曾被英国人坚决要求把从德国出口到英国的产品贴上“德国制造”的标签,好让大家知道这是德国货——低价而粗糙的东西。
  但是,中国企业自身,是否拥有让人信服的素质、放心的产品、良好的信誉、企业公民的责任感呢?
  这,恐怕才是改变和提升“中国制造”在西方人眼中的最重要手段。
分享到: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