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南方日报:坚决防止传统发展模式的复归

2010-03-24 10:39
来源:《南方日报》
语音阅读
  我们的头脑一定要清醒,坚决避免认识上形成的一个怪圈:经济繁荣时用不着调整,经济萧条时又不愿调整,或无法支付调整的成本,甚至仍用计划经济的思维和手段去保护那些本应为市场所淘汰的落后发展方式和生产能力,结果到下一次经济危机到来,问题更加积重难返。
  不久前落幕的全国“两会”上,汪洋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曾经发出这样的忧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临‘不愿转、不会转、不能转’的制约因素,今年有可能出现传统经济模式的复归。”为此,他告诫各级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今年全省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着力点在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而不在于片面追求高速度,“转变方式”因之成为“头号工程”。而汪洋书记的忧虑告诉我们,在集中力量打好“转变”这场硬仗的同时,必须坚决防止传统发展模式的思路卷土重来。
  所谓传统发展模式,自然就是我们曾经屡试不爽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模式。众所周知,在这种模式中,各种资源包括土地、人力等等都异常廉价,因为承接的是国际产业转移,所以又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低端。传统发展模式曾经推动了广东经济高速向前发展,这是它“功”的一面;但这种粗放型生产方式使资源开采、利用以及回收效率极端低下,它也存在“过”的一面。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瓶颈约束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这个理当摒弃的发展模式如果不摒弃,势必成为掣肘科学发展的极大障碍。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促使我们加快经济方式转变箭在弦上。广东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充分证明,谁转变得越早,谁越能赢得竞争的主动!
  传统发展模式是不会甘心情愿地退出历史舞台的。就一些干部的主观层面而言,传统的一套运用起来毕竟轻车熟路,不需要动多大的脑筋。并且,传统发展模式已然形成了相应的利益格局,转变这个模式就会影响到这些利益链条。去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经济形势总体向好,许多人以为可以歇一歇,喘几口粗气了。在深圳、东莞等地,传统生产方式的复归迹象已经渐显。新近披露的一组数据更显示,如果我们不抓紧,汪洋书记的忧虑很可能会成为事实:2009年广东高耗能工业投入共完成投资263亿元,增长37.4%,比上年同期加快44.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虽然完成459亿元,但却下降15.3%,低于全省工业投资增速29个百分点,仅占项目投资的4.4%。这种高能耗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出现的巨大落差,意味着广东新的经济增长点依然薄弱。
  防止传统发展模式的复归,不可能一蹴而就。早在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上,中央就已经提出要把经济增长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这么多年过去了,成效依然不大,折射了“转变”之难。但是,广东改革开放30年之所以走在全国的前面,占得发展的先机,正是以创新的冲天干劲解决了先行过程中别人没有遇到的问题。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节点上,广东仍然必须如此,为全国作出示范。对此,我们的头脑一定要清醒,坚决避免认识上形成的一个怪圈:经济繁荣时用不着调整,经济萧条时又不愿调整,或无法支付调整的成本,甚至仍用计划经济的思维和手段去保护那些本应为市场所淘汰的落后发展方式和生产能力,结果到下一次经济危机到来,问题更加积重难返。
  打破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才能使今年全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新突破成为可能。我们所追求的发展,不再是片面地追求GDP,如汪洋书记所说,如果真的是速度低一些,把结构调整过来了,就是别人超过我们了,但是我们有发展的后劲也是值得安慰的。这就是告诫我们,不要计较一时的数字得失,要放眼长远、放眼根本。电影《南征北战》里有一句经典台词:不要怕家里的坛坛罐罐被打烂,今天我们失去这个地方,就是为了长久地保留这个地方。今天我们降低了一点发展速度,正是为了勇敢地面对市场周期性波动带来的痛苦,真正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分享到:
新闻资讯